下半年的開始,想來點不一樣的格式。這篇會是一些與紙本書相關的主題集結,有對誠品信義店的回憶、高中生的早自習秘寶爽報,與上半年帶給我許多啟發的書籍們,歡迎一起進入專屬紙本的夏天!🏝️
💦 失去是不可能會習慣的一件事
繼在疫情間落幕的誠品敦南店之後,去年年底,台北再度失去了誠品信義店。
距離在平安夜熄燈後的誠品信義店,也過了半個年頭,由誠品松菸店接棒成為二十四小時書店代表,而誠品信義店原址也將由原房東統一接手,統一日前也證實,改裝後的商場將在明年重新開幕,而其中一層樓將開設博客來實體書店。
誠品信義店是台灣指標型的老字號本土書店,千禧年後才興建的獨立挑高商場,與空間設計上各種精緻的細節,拉出不同於其他店型的氛圍感,也是信義區少見的文化據點。
新書區的不鏽鋼鏡面天花板宛如萬花筒,展現出包羅萬象的開闊視野、雜誌區氣派的圓弧穹頂與偌大展面,最齊全又最會做特企的推理書區與深色木質調的藝術書區,每一處都是經典空間。
一處真正能讓人專注閱讀的大型空間,正在城市中消失,當然巷弄中,仍有非常多優秀的獨立書店,但礙於坪數關係,數量與類型上必定有先天的限制。
接棒的誠品松菸店,號稱是改裝前的三倍藏書量,但要在一層樓內塞滿信義店兩層樓的書量,著實還是勉強。或許是考量坪效,密集的書櫃排列導致走道變得狹窄,動線上也偏擁擠,偶爾想停下來翻閱時,還得擔心會不會擋住走道。
另外誠品近年的展店類型,也多以社區為發展主力,放大百貨零售元素、讓書店邊界模糊化,誠品新店裕隆城店就是十分明顯的例子。
誠品已故的創辦人吳清友先生的經營理念,將誠品視為以書為核心的文化空間,而夾帶CCC 集團強勢資源來台的蔦屋書店,則定位自己是以書籍為中心、嚴選的生活提案,並作為連接人與生活的聚會場所。
而明年即將在原址開幕的博客來實體書店,又將如何看待自己從線上跨足線下的定位?統一企業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六月份的媒體訪談中,被問到對同在信義區的競爭者 — 蔦屋書店的看法時,有著一番耐人尋味的答覆:「蔦屋不是書店,它只是裡面剛好有一些書而已,我不認為它是書店,所以不會衝突。」
即使販售的本質是生活提案,但蔦屋書店深知,書籍就是最好的生活引路人。在五光十色的信義區裡,即使坪數不大,蔦屋仍然能發揮企劃強項,使零售與書籍相輔相成,創造出專注氛圍的體驗。
統一集團是否能延續信義區的經典文化地景,又將以何種戰略與蔦屋書店做出差異化?也許下個夏天,就能很快見到原址轉生的驚喜。
🗞️ 消失在夏日尾巴的爽報
「早安!」
每天高中上學時,第一個跟我道早安的人,竟然是車站發爽報的阿姨,爽報應該是不少同齡人的通勤回憶,2006 年開始,由壹傳媒將旗下的蘋果日報集結成小報,每天早上派報員都會在各大車站、捷運出口免費發送。
每個派報點數量有限,早起的鳥兒才有爽報看,幸好高中每天的通勤路線上,少說會經過三個派報點,不怕拿不到,看完還可以貢獻愛心給沒拿到的同學,早自習輪流傳閱是必須。
爽報畢竟隸屬蘋果日報,頭版不時就會出現聳動插畫,不禁讚嘆蘋果動畫師過度有才。從每日(大多沒營養的)大事、不時出現的優惠情報、確認當日星座運勢、到帥哥美女街拍、莫名好笑的專欄,週一到週五每天準時發摟,就是高中生的小確幸,看完還可以拿來中午墊便當,根本超級實用。
最荒謬的是,我還因為太常在公車上看爽報,看到被公車司機記住。有一天上學時我正按鈴要準備下車,司機在等紅燈的時候竟然跟我說:「同學,我看你每次上車都看得很專心,如果你看完的話,可以給我嗎?」
從此以後,雖然不確定會不會搭到那位司機的車,但每天早上我都改成跟阿姨拿兩份爽報,開啟了跟司機阿伯的爽報分享時光。(我真是貼心的乘客?)
六年前的夏天,爽報正式停刊,在這個人手一機,處處有 WIFI 的年代,網路新聞鋪天蓋地,各種五花八門的資訊唾手可得,但不知道為什麼,還是會懷念起伴隨著油墨味的爽報,又或者其實懷念的是,就算只是討論著報上無關緊要小事,也不覺得浪費時間的每一天。
📚 上半年書單分享
▍給想要輕鬆享受閱讀時光的你:
① 《來日方糖》— 時報出版 · 夏夏
沒有不辛苦的人生,只有懂得品嚐微甜時刻,才能繼續向前。這是一本在新冠肺炎期間,透過對生活點滴的細膩觀察,所寫下的散文集,「因為幸福太容易被忽視,所以需要甜來喚醒我們。」──夏夏
② 《默默》— 遊目族出版 · Michael Ende
夏夏在《來日方糖》中也推薦了另一本好書 — 來自德國作家的青少年文學作品《默默》,閱讀的接龍效應,常常有意外驚喜。
《默默》是一則描寫時間的童話寓言,影射現代人為了追求效率,所犧牲的事物,你我都曾經在節約時間銀行存下了時間,但那是時間最好的去處嗎?
時間就是生活,
所謂生活就在人心深處,
一個人的心一旦不能感受時間,
那些時間就等於不存在。
─ 《默默》Michael Ende
▍給想帶給腦袋一些翻轉想法的你:
③ 《反時間管理》— 天下文化 · Richie Norton
《反時間管理》算是上半年最影響我的一本書之一,所謂的反時間管理,在於你必須控制、創造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與選擇權,而不是由別人來決定。先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,再選擇獲得報酬的方式,透過堆疊、同步與外包,奪回屬於自己的時間,極度推薦可以多看幾次的好書 ✨。
如果想要擁有不同的未來,
就不要回應你的過去,
複製、回應、模仿那些不是過著你想要生活方式的人,
沒有辦法賦予你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─ 《反時間管理》Richie Norton
④ 《我可能錯了》— 先覺文化 ·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, Caroline Bankler, Navid Modiri
《我可能錯了》在全球各大書店排行榜上,都創下佳績,原本光看書名以為只是一本心靈雞湯,但看完真的震撼滿滿,更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。
這本書的作者完美詮釋了生命就是最好的故事。作者過去年紀輕輕,就成為瑞典知名的經濟學家,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,毅然決定出家,到泰國森林展開十七年的修行,當他選擇還俗回歸職場,在生活一切看似步上軌道時,卻罹患了漸凍症。在不可逆的人生旅途中,學習以幽默感看待自己的瑕疵,透過寬恕看待自己出的小差錯,就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。
有件事銘記在心,對自己會有好處,那就是:
我現在有盡力而為,其他人也有盡力而為。
—《我可能錯了》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
⑤ 《一如既往》— 天下文化 · Morgan Housel
《一如既往》是作者摩根 · 豪瑟上一本書《致富心態》的續集,有別於用字遣詞生硬的投資理財書,作者以短篇形式,寫出他認為投資時該抱持的心態,身為財經作家界的比喻天王,他對於寫作的建議也很值得參考:「寫作就像作畫,達文西不會去想別人想看我畫什麼,而是畫出自己覺得很棒的東西。」
感謝讀到這裡的你,一到夏天,就會想聽這首陳綺貞的〈夏天蒙太奇〉,你的夏天是由什麼組成的呢?
《反时间管理》听上去不错,很新颖的概念!感谢分享,我去瞅瞅。